(一)评价体系的建立 现有的德育课程评价方式较为多元,但采用的多为现象描述性质的非心理学问卷,不能科学测评学生心理品质的发展规律和阶段性水平。特将积极心理学的核心理念“六大美德 二十四种优秀品质”进行概念分解,在此基础上建构符合小学生心理年龄特征的积极心理品质行为评价体系,分低中高三个年龄段,确立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行为评价指标,逐步完成积极心理品质评价体系的构建。 采取综合性评价,开展师评、生评、自评、家长评,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累计积分,每个学期向学生颁发学段完成证书,毕业时颁发“礼仪小标兵”证书。 (二)评价活动的开展 校内,每学期对班级的学生进行智慧、勇气、仁慈等积极心理品质的评价,利用互联平台进行积分累计,评选出每月的“礼仪财富冠军”和“礼仪增值冠军”并定期进行线下的奖状发放和奖品兑换活动。 校外,低中高年段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教师通过正式观察和非正式观察等方式、学生通过自评以及同伴评价等方式,评选“社会实践礼仪之星”。 (三)相关论文成果 课题组成员大量阅读课题相关的文献、产生了自己的独特思考并进行相关的论文写作活动,主要有以下两项论文成果。 1.《小学班会课程中的礼仪渗透》 2.《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弇山阳光”礼仪课程的建构与实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