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理论学习

作者: 时间:2025-09-26 点击数:

 

理论学习记录表

研究主题

“大思政课”视角下小学跨学科任务群的实践研究

 

学习内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融合策略

内容来源

中国知网

参加人员

课题组成员:顾健、王敏洁、王鸿雁、陈忻、葛秋莎、李彩霞、司佳雯、孙扬如、邵涵扬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在于塑造学生的道德品质与法治意识,肩负着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 育使命。现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尚显不足,未能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陶冶学生道德情操、 强化法治意识方面的作用。探讨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提升教学内容的生动性、实践性,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入生机.

王敏洁老师:强化体验与认同:结合传统节日、文化活动,搭建融合实践平台。例如,清明节组织“缅怀先烈,传承家国情怀”活动,引导学生结合道德与法治中“国家利益”相关知识,谈对“家国大义”的理解;重阳节开展“敬老孝亲”实践,让学生在行动中践行传统文化中的“孝道”,并关联教材中“关爱他人”的知识点。

陈忻老师:让文化“活”起来:采用“情境教学+议题探究”模式,避免理论说教。例如,围绕“诚信”主题,设置“‘一诺千金’(季布典故)与现代社会诚信建设”议题,组织学生讨论“传统诚信观对解决‘校园失信’(如作业抄袭、考试作弊)的启示”;开展“传统文化故事会”,让学生分享“孔融让梨”“司马光警枕励志”等故事,提炼其中的道德与法治内涵。

孙杨如老师:需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例如将“和而不同”的传统思想,与现代社会“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道德要求结合,让传统文化贴合学生生活与认知。

王鸿雁老师:教师需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与研究,同时深入理解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明确融合的“点”与“度”,避免出现“文化解读偏差”或“学科目标偏离”的问题。

 

                         记录人 王鸿雁 日期 2025.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