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龚娴雅 时间:2024-10-25 点击数:
课题研究记录表
课题题目
“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科学课外阅读推进策略研究
课题类别
太仓规划
立项编号
W2022038
出席对象
课题组主持人
地点
办公室
时间
2024年10月23日
研究主题
深化科学阅读,助力科学启蒙教育
所要解决问题
小学科学教师如何有效利用课本资源进行课内外阅读链接助力学生科学启蒙
研究方法
课堂观察法
过
程
与
思
考
记
录
在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我国教育行业也进入改革阶段,小学教育尤其是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受到社会的关注。低年龄段的小学生正处于大脑思维发展成熟的阶段,在这一阶段的学生有着极强的事物接受能力,但由于一些知识点较为晦涩难懂,也容易出现上课不专心等问题。在一般意义上来说,课外阅读包含了更多富有趣味性、互动性的话题,将科学文化知识点与色彩鲜明的图片和生动形象的生活小故事相结合,便于学生加强对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如果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会极大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获
得
的
主
要
结
论
由于我国课堂教学的性质是教师引导型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课堂学习需要老师进行指导,而课外阅读则缺少这样一个引导者,需要学生自己具有主观能动性和自主思考。其次,从字面上理解,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非课堂时间内进行的阅读,可以是科普性的百科内容。由此可见,课外阅读是学生在非课堂时间进行的对于文化知识的自主学习,虽然没有老师的引导教学,但由于其内容的趣味性和知识的科普性,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取新的知识,同时还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课外阅读是十分值得推广的。
1. 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
课外阅读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有着重要地位,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的知识架构更为简单,更适应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考模式。与此同时,还有着鲜明的颜色对比和以生活为原型的故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2. 拓宽学生知识来源渠道
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能够帮助学生自主选择了解更多的新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来源渠道。在当前信息化时代,互联网用户快速增长,网民的平均年龄大大降低,小学生群体已经成为网民中不可小觑的一股势力,因此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途径有很多。在网络中,由于知识门槛较低,学生可以从各类门户网站获取课外阅读材料。大部分课外阅读材料都具有科普性质,对于小学生来说,课外阅读是一种极好的学习方式。例如,对于种子发芽这一知识点的学习,学生可以在课外阅读中明确“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这样的科学概念,寓教于乐,在娱乐的过程中获得知识。
在当前的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正对科学教学进行适应时代性的改革,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逐渐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结合当前信息化的时代发展背景,将自己变为学生思维引导者和发展促进者。在当前新课改的要求下,虽然小学科学教学者对于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有了一定的改变,但由于教学条件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当前小学科学教学仍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学生的学习兴趣仍有待提高。由于课外阅读具有融趣味性与科普性的优势,能够帮助学生在娱乐的同时完成对知识点的记忆与理解,与传统的教材相比更受学生欢迎,因此当前课外阅读已经成为小学各类科目教学的趋势。如何有效地将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相融合,已经成为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在当前小学科学教学中,虽然存在学生积极性不高、教师观念较为传统、课时安排少等不利因素,但不可否认,课外阅读已经成为小学科学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小学科学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认识到时代的必然要求,对于授课方式进行创新改革,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与课堂授课相融洽的教学氛围中健康成长。
1. 教师带动课外阅读氛围
要想完成小学科学教育课堂授课和课外阅读相结合这一改革目标,不仅需要学生的配合,更需要教师全身心投入和对于学生的引导。由于小学生的认知框架正处在构建的过程当中,老师对于他们而言是一个相对权威的存在。我们在问
卷调查中发现,有超过 80% 的学生认为,老师对于他们的学习有着很强的引导和帮助作用。在这样的认知情况下,要想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首先需要通过教师来完成课外阅读氛围的带动。教师带动课外阅读氛围,可以在班级内组建讨论组,让学生自行通过小组组队选择想要研究和进行课外阅读的话题,养成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
2. 建立健全激励评价机制
课外阅读在课程构建中要想获得长足的发展,需要学校与老师的高度重视。教师可以在班级内部设置完善的激励机制,提高学生课外学习的积极性。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过程,教师可以专门设置“阅读之星”“小百科”等奖项或荣誉,
通过竞争和评比促进学生对于课外阅读的关注度和积极性。
物化成果
实施科学阅读课内外链接的过程中适合进行课内外阅读衔接的材料选取和教学的基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