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课题研究记录表

作者:龚娴雅 时间:2024-11-29 点击数:

课题研究记录表

课题题目

“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科学课外阅读推进策略研究

课题类别

太仓规划

立项编号

W2022038

出席对象

课题组主持人

地点

办公室

时间

20241120

研究主题

深化课内外衔接,根据学生学情设置合理延展作业

所要解决问题

小学科学教师如何有效利用课本知识与科学课外阅读相衔接,形成特色延展作业

研究方法

沙龙讨论法







在低、中、高不同年段学生中有效推进课外知识阅读,联系课堂知识进行适当课外拓展,布置符合学生学情的课外延展阅读作业的困难之处,在于教师需要深入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点,同时还要掌握如何将课外阅读材料与课本知识有效结合的方法。此外,教师在设计延展作业时,还需考虑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及如何评估和反馈学生的阅读效果。为解决这些困难,课题组提出了一系列策略。课题组建议教师在课前进行学生学情调查,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从而更有针对性地选择和推荐课外阅读材料。课题组还提出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建立在线阅读平台,让学生在平台上记录阅读进度和心得,教师可以实时跟踪学生的阅读情况,并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反馈。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课题组期望能够有效推进小学科学课外阅读,深化课内外知识的衔接,最终达到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





1.明确课本的主题

明确课本主题是构建延展作业的基石。通过仔细审视当前课本中正在学习的主题或概念,我们可以确保作业内容与课程目标保持一致,从而为学生提供一个坚实的学习基础。这不仅涉及到对课本内容的深入理解,还包括对教学大纲的全面把握,确保作业设计能够覆盖所有关键知识点,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寻找与之相关的课外读物

课外读物包括但不限于科普书籍、科学杂志上的文章,以及各种在线资源。这些材料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帮助他们从不同角度理解课本中的概念,从而获得更全面的知识。同时,这些资源的多样性也能够满足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使他们能够以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吸收和理解信息。

3.设计开放性问题或研究项目

基于课本知识和课外阅读材料,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或小型研究项目。这些问题和项目旨在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新的情境中,通过实际操作和探索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活动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通过动手操作和实验来验证理论,从而获得更加深刻的学习体验。

4.培养批判性思维

我们还应该鼓励学生发展批判性思维。通过引导他们对课外阅读材料进行深入分析,比较和对照课本知识,学生可以形成自己的见解和理解。这种批判性分析的过程对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判断力至关重要。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材料,还能够教会他们如何在信息泛滥的时代中筛选和评估信息的可靠性。

5.实践操作

实践操作是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如果条件允许,我们可以设计一些与课本知识和课外阅读材料相关的实验或实践活动。通过亲身体验科学原理,学生不仅能够巩固和深化理论知识,还能培养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这样的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应用所学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抽象概念,并激发他们对科学探索的热情。

6.分享与讨论

分享与讨论环节也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学生分享他们的发现和理解,通过小组讨论或班级展示,可以促进知识的交流和深化。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还能增进同学之间的相互学习和理解。通过分享和讨论,学生可以从同伴那里获得新的视角和见解,这对于拓宽他们的思维和理解具有重要作用。

7.反思与评价

反思与评价环节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总结。让学生反思整个学习过程,评价自己的学习成果,并提出改进意见,这有助于学生总结经验,为未来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反思,学生能够识别自己的强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后续学习,确保持续进步和成长。

物化成果

有效利用课本知识与科学课外阅读相衔接,形成特色延展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