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课题研究记录表

作者:龚娴雅 时间:2025-03-05 点击数:

课题研究记录表

课题题目

“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科学课外阅读推进策略研究

课题类别

太仓规划

立项编号

W2022038

出席对象

课题组主持人

地点

办公室

时间

2024220

研究主题

结合教科版科学教材内容,制定科学合理的学期课外阅读计划

所要解决问题

通过结合教科版科学教材,精选与教材主题相关的课外阅读书目,解决阅读内容与课堂教学脱节的问题。设计多样化的阅读活动,解决学生阅读兴趣不足、参与度低的问题。

研究方法

经验总结法、实践研究法







结合教科版科学教材各年级主题,精选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科普读物。例如,三年级推荐《神奇校车》系列,四年级推荐《昆虫记》,五年级推荐《地球密码》等,书目选择需兼顾趣味性与科学性,既要激发学生兴趣,又要与教材内容相衔接。设计科学读书会、科学小实验展示、科学故事分享等活动,增强阅读的互动性和趣味性,活动形式需多样化,吸引学生主动参与,避免流于形式。在试点班级实施学期计划,收集学生和家长的反馈意见,需及时调整计划,确保其可行性和有效性。





阅读书目与教材结合的重要性

结合教科版科学教材的课外阅读书目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1. 提升课堂学习兴趣

教科版科学教材内容丰富,涵盖了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等多个领域,但受限于课堂时间和教学形式,部分内容难以深入展开。通过结合教材主题推荐课外阅读书目,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知识视野和更生动的学习体验。例如,在学习三年级“植物的生长”单元时,推荐《植物知道生命的答案》等科普读物,不仅能补充课堂知识,还能通过有趣的故事和案例激发学生对植物科学的兴趣,使课堂学习更加生动有趣。

2. 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课外阅读书目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能够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科学概念。教科版科学教材中的知识点往往以简洁的语言呈现,而课外读物则可以通过详细的解释、丰富的实例和生动的插图,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这些知识。例如,在学习四年级“水的循环”时,推荐《水滴的旅行》等书籍,通过拟人化的叙述方式,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水循环的过程,从而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3. 促进知识的内化与迁移

结合教材的课外阅读书目能够帮助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促进知识的内化与迁移。例如,在学习五年级“能源与环保”单元时,推荐《能源的故事》或《环保小卫士》等书籍,不仅能让学生了解能源的种类和利用方式,还能引导他们思考如何在生活中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从而将科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4.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与探究能力

课外阅读书目不仅是知识的补充,更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重要工具。教科版科学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而课外读物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分析现象、总结规律等方式,进一步锻炼学生的科学思维。例如,在学习六年级“宇宙探索”单元时,推荐《宇宙简史》或《星际穿越》等书籍,能够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引导他们思考宇宙的起源、星球的运行等深层次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5. 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与科学素养

结合教材的课外阅读书目能够帮助学生在阅读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信息提取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潜移默化地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例如,通过阅读《昆虫记》,学生不仅能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还能学会观察自然、记录现象的科学方法,从而全面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

6. 实现“双减”政策下的减负增效

“双减”政策背景下,课外阅读与教材结合能够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同时提高学习效率。通过精选与教材内容相关的阅读书目,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巩固课堂知识,避免重复性练习和机械记忆,真正实现“减负不减质”的目标。

7. 促进家校共育

结合教材的课外阅读书目还能为家长提供指导孩子阅读的方向,促进家校共育。家长可以根据推荐书目与孩子一起阅读,共同探讨科学问题,既能增进亲子关系,又能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

物化成果

完成学期阅读计划表的初步制定,编写阅读活动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