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9)课题研究记录表)

作者: 时间:2024-09-29 点击数:

课题研究记录表

课题题目

优秀小学数学教师课堂评价行为的个案研究

课题类别

太仓微型

立项编号

W2023007

出席对象

课题组主持人

地点

办公室

时间

2024929

研究主题

在评价中体现核心素养,提升研究的数学味

所要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教师课堂评价行为中如何体现核心素养

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

 

 

 

 

 

 

一、研读新课标中对课堂评价的要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确定了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程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要根据教学目标,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课堂评价中渗透相应的数学核心素养。数学课程的核心素养,包括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因此对于具体观察指标的编制,本研究也将从这三个方面出发,确定观察指标。

 

 

 

 

 

1)数学眼光

数学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认识与探究现实世界的观察方式。区别于自然科学数学需要借助“量化”、“符号化”等方法将抽象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具体化,只有具有数学眼光,才能发现数学问题,能够透过自然现象发现背后所蕴含的数学原理,从数学的角度看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悟数学美。在小学阶段,数学眼光主要表现为抽象能力(包括数感、量感、符号意识)、几何直观、空间意识与创新意识,帮助小学生感悟数学的抽象性特征。

2)数学思维

数学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理解与解释现实世界的思考方式。数学所研究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所具有的抽象性,决定了只有借助数学的方法和思维方式才能得出研究结论。因此,小学阶段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建立基础的逻辑体系。能运用数学方法对数学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包括数与代数领域经常使用的“推算”、通过大量举例归纳出交换律和结合律的一般形式和数学表达式等等,感悟数学的严谨性特征,发展批判性思维,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小学阶段,数学思维主要表现为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

3)数学语言

数学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描述与交流现实世界的表达方式。在运用数学的思维分析、解决数学问题得到结果后,还需要将其应用于现实世界,而构建数学模型就是应用数学的基本途径。在小学阶段教师就需要有培养学生构建数学模型的意识,如对数据具有敏感性,能运用数据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能够意识到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有意识地从数学角度对生活中蕴含的数学问题进行分析和解释,认识和了解数学的广泛应用性。在小学阶段,数学语言主要表现为数据意识、模型意识和应用意识。

物化成果

课堂评价中体现核心素养的观察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