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9)课题研究记录表

作者: 时间:2025-09-25 点击数:

课题研究记录表

课题题目

优秀小学数学教师课堂评价行为的个案研究

课题类别

太仓微型

立项编号

W2023007

出席对象

课题组主持人

地点

办公室

时间

2025924

研究主题

观察优秀小学数学教师课堂评价行为

所要解决问题

1. 小学数学教师课堂评价行为中如何体现核心素养

2. 进一步细化 教师课堂评价行为观察量表中核心素养相关指标,为后续数学游戏课型评价行为分析提供依据

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

 

 

 

 

 

 

一、研读新课标中对课堂评价的要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版)》确定了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程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要根据教学目标,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课堂评价中渗透相应的数学核心素养。数学课程的核心素养,包括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因此对于具体观察指标的编制,本研究也将从这三个方面出发,确定观察指标。

二、观察指标修订思考

1. 针对数学眼光维度,结合小学阶段学生认知特点,将 抽象能力(数感、量感、符号意识)”“几何直观”“空间意识转化为可观察的评价行为要点,如 评价中是否引导学生用符号表示数学关系”“是否通过评价激发学生发现图形中的数学规律

2. 数学思维维度聚焦 运算能力”“推理意识,设计 评价是否关注学生运算过程的合理性”“是否通过追问式评价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推理等观察点

3. 数学语言维度围绕 数据意识”“模型意识”“应用意识,补充 是否评价学生用数据解释现象的准确性”“是否引导学生用数学模型描述生活问题等观察内容

三、课例预判衔接

结合 9 月计划中的《数学游戏 -- 寻找搭配的规律》课例,预判名师可能在 搭配规律符号化表达(数学眼光)、搭配方案推理过程(数学思维)、用数学语言描述搭配逻辑(数学语言)等环节设计评价,后续视频分析将重点验证这些预判点

 

 

 

 

数学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认识与探究现实世界的观察方式。区别于自然科学,数学需要借助 “量化”“符号化” 等方法将抽象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具体化,只有具有数学眼光,才能发现数学问题,能够透过自然现象发现背后所蕴含的数学原理,从数学的角度看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悟数学美。在小学阶段,数学眼光主要表现为抽象能力(包括数感、量感、符号意识)、几何直观、空间意识与创新意识,帮助小学生感悟数学的抽象性特征。

数学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理解与解释现实世界的思考方式。数学所研究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所具有的抽象性,决定了只有借助数学的方法和思维方式才能得出研究结论。因此,小学阶段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建立基础的逻辑体系。能运用数学方法对数学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包括数与代数领域经常使用的 “推算”、通过大量举例归纳出交换律和结合律的一般形式和数学表达式等等,感悟数学的严谨性特征,发展批判性思维,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小学阶段,数学思维主要表现为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

数学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描述与交流现实世界的表达方式。在运用数学的思维分析、解决数学问题得到结果后,还需要将其应用于现实世界,而构建数学模型就是应用数学的基本途径。在小学阶段教师就需要有培养学生构建数学模型的意识,如对数据具有敏感性,能运用数据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能够意识到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有意识地从数学角度对生活中蕴含的数学问题进行分析和解释,认识和了解数学的广泛应用性。在小学阶段,数学语言主要表现为数据意识、模型意识和应用意识。

评价指标关联结论小学数学教师课堂评价行为需与核心素养三维度精准匹配:数学眼光导向的评价应侧重 “发现与抽象”,数学思维导向的评价应侧重 “推理与严谨”,数学语言导向的评价应侧重 “表达与应用”,三者共同构成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评价体系,可作为 “教师课堂评价行为观察量表” 的核心框架

物化成果

1.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版)> 核心素养与课堂评价关联解读报告》2.《穆传慧〈数学游戏 -- 寻找搭配的规律〉课例核心素养评价行为预判分析表》